• 企业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连钢创新团队”故事选登⑩

    日期:2020-07-08


    设备的选型和定型是自动化码头的“重头戏”。与传统码头机械设备相比,自动化码头的设备不能靠司机的观察、感知去操控,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去代替人的视觉、感觉和判断,是设备选型的难点。“拿来主义”根本行不通,“符合港口实际才是自动化码头的灵魂,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是唯一出路”,这句话成为设备选型和定型的指导思想。

    作为设备组的负责人,殷健至今珍藏着当时的工作笔记。在设计选型阶段,激光扫描、雷达防撞、智能感知、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被广泛应用,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对每个数据都进行了上百次的测算优化,可以说是没有一厘米是多余的,确保设备在实际生产中高效平稳运行。在他的笔记本上,清晰记录了桥吊、轨道吊等核心设备的手绘图,包括复杂的计算公式、各种数据参数、几种方案的优劣比较,工整的笔迹、密密麻麻的推导公式、一次次研讨会议纪要,无不体现了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上海交大毕业的高材生的学术素养和对自动化码头事业的执着。可以说,整个自动化码头大型设备的蓝图就是在这里绘就的。

    在确定桥吊方案时,张连钢提出了桥吊后伸距减少12米的全球首个桥吊设计方案,殷健带领项目组进行详细深入论证,但是在是否保留司机室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留还是不留?经过研究、考察、争论,项目组在领导的支持下,最终决定破釜沉舟,不设司机室,集中精力把全自动化码头做到最好!项目组拿出了详尽的方案构想比对和数据论证,与设备制造商上海振华联手对每个节点进行仿真模拟,实现了减轻桥吊轮压的重大革新,不仅破解了业已建成的码头承载压力难题,而且带动了TOS、ECS等系统的连锁优化,保证了安全,节约了上千万的建设资金。

    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过程中,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尽管每一次创新都如履薄冰,但项目组依靠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的闯劲,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